2016 年 11 月 6 日,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在书房“豆香居”的案上铺了一大张雪白的宣纸。略略沉吟之后,他提起毛笔,蘸上饱满的墨汁,以匀停舒缓的节奏在纸上庄重地写下了三个字。管峻的书法基于唐楷,落落大方,明丽雅正。
他已经记不起曾为多少地方、建筑、组织题写过名称了。但这一次的题字却极其特殊。纸上的三个字是:密、西、根。“密西根”,这是位于美国中西部的 Michigan 州的中文译名。管峻是应美国密西根州州政府的热情邀请,以友好大使的身份为他们题字。这也使他成为第一个为美国的州题写州名的中国书法家。
邀请中国书法家题写州名,是密西根州“正名”活动的一个重要篇章。密西根州位于美国五大湖地区,作为汽车工业的诞生地而闻名。我们熟悉的美国汽车业三大制造巨头: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克莱斯勒,它们的总部都在密西根。密西根州的教育也相当发达,密西根大学在全美公立大学的常青藤排行榜上位居第一。
中国人提到密西根,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它是美国最早与中国正式建立官方联系的州份之一。早在 35 年之前,中国改革开放后不久,密西根就主动牵手四川,两地结成了“友好省州”。近年来,密西根与中国的关系更加“亲密”。现任州长里克·斯奈德(Rick Snyder)自 2011年上任以来便宣布:每年至少要来中国一次。
斯奈德完美地信守了自己的承诺。2016 年 11 月他第六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不过这一次还肩负了一项特殊的使命—为密西根州“正名”。随着与中国交往、合作的日益深入,美方的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一个尴尬的情形:人们往往搞不清“密执安”、“密歇根”、“密西根”到底哪个才是 Michigan 州的中文译名。有人甚至把这三个名字当成了三个不同的地方。在搜索引擎“百度”上,有很多网民对 Michigan 的中文名称感到困惑。
在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室的网页上有一篇介绍密西根州的文章,里面的名称运用混乱到了极致:“密执安”、“密歇根”、“密西根”、“密州”四个不同的称谓交替混杂地出现。
让人不禁要问:您说的真的是同一个地方吗?
中国人对名字非常重视,孔老夫子在《论语》里就说“必也正名乎”(首先应该确立名分)。
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称(名分)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国家所处的位置,也关系到社会对他(它)的直观感觉和理性看法。
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非常重视品牌的中文译名,因为译名的好坏直接影响品牌形象。可口可乐就是一个好例子。1927 年,当它首次出现在上海滩时,有一个古怪的中文名——“蝌蚪啃蜡”。这个“坑爹”的名字让人感觉像是一款专供青蛙、癞蛤蟆享用的饮品,当然无人问津。
后来,那家来自美国的饮料公司公开登报,以 350 英镑的奖金悬赏征求饮料的中文译名。最终,一个名叫蒋彝的中国画家击败了其他对手,拿走了奖金,他给这款饮料起的中文名字就叫“可口可乐”。可口可乐的英文名 Coca-Cola,Coca 是古柯树的叶子,有补肾助阳的功效;Kola 是可拉树的果实,有刺激兴奋的作用。这两种东西就是可口可乐配方中的重要成分。自从“蝌蚪啃蜡”改名为“可口可乐”,它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就一路飙升。
再比如著名的汽车品牌“奔驰”[Benz]。它和“密西根”一样,曾经拥有好多个中文名字:本茨、奔斯、梅赛德斯·本驰、平治。众多的名字除了弱化品牌形象之外,有的还起到了负面影响。
就来“奔斯”这个名字来说,它的谐音就是“奔死”。试问谁愿意花大把银子给自己买辆奔向死亡的汽车呢?奔驰公司最终下定决心,确定了唯一的中文译名——“奔驰”,既保留了发音,意思也妙。
与商业品牌对中文译名的重视相比,外国地域对自己的中文名称似乎就不那么在意。美国的一些州有不止一个中文名。Massachusetts 既叫“麻省”,又叫“马萨诸塞州”;Iowa 州的中文更是一大串:“艾奥瓦州”、“爱荷华州”、“爱我华州”、“衣阿华州”,简直眼花缭乱。
何谓“名”?中国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得明白:“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大致是说“名”是自己所确定的称呼。它是个会意字:上面是“夕阳”的“夕”,也就是夜晚的意思;下面是个“口”,表示嘴巴。古时候没有照明设备,天一黑,人们互相看不见对方,就通过用嘴巴呼喊对方的名字辨明身份。因此,名字必须是明确的、辨识度高的。像 Iowa、Michigan这样拥有好几个中文名的情况,不但无助于确立身份,给人的感觉根本就是一个字:
随着与中国各领域交往的深入,密西根州迫切意识到:必须改变中文名称混乱的状况,要在“密执安”、“密歇根”、“密西根”这三个名字中确定一个官方的正式译名。
问题是:究竟哪个名字更胜一筹呢?在经过深入思量、反复论证之后,美方最终选定的名字是—“密西根”。
乍然看去,“密西根”这个名字并无多少优势。从使用时间来看,“密执安”的年代最为久远。
邵宁是密西根州驻华首席代表,当他于 1988 年赴美求学的时候,便曾就读于“密执安州立大学”。“那时候都管 Michigan 叫‘密执安’,根本不知道还会有其他的译名。”邵宁如是说。
但如果从今天的使用频率来看,“密歇根”则居于首位。如果你在“百度”上分别搜索“密执安”、“密西根”和“密歇根”,出现的条数如下:
“ 密执安” ,929,000 条
“ 密西根” ,2,630,000 条
“ 密歇根” ,11,100,000 条
“密歇根”的搜索条数是“密执安”的 12 倍,是“密西根”的 4 倍多。
面对“密执安”和“密歇根”这两位各有优势的对手,“密西根”虽然使用时间不够久远、使用频率不算高,却漂亮地逆袭,成为终极赢家。其实,这场名称选拔赛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被奉为文学翻译的经典原则:
“ 信”: :作为专有名词,地名的翻译和人名一样,必须体现出一对一的关系,所谓“一人一名,
一地一名”。例如美国有条河叫 Little River,还有个岛叫 Great Island。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译为“小河”、“大岛”,就无法与普通名词相区别,此独一无二的河和岛就会被等同于平常的小河和大岛,专有名词一对一的关系也就丧失了。因此,这两个地名分别被译成“利特尔河”与“格雷特岛”,采用了音译的方法。
密西根得名于密西根湖。Michigan 是印第安语 misshikama (mish-ih-GAH-muh)的衍生词,原义是 Great Lake(大湖)。世界上的大湖数不胜数,我们自然不能根据字面含义将 Michigan 译成“大湖”了。
“ 达”: :中国地名委员会颁布的《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明确规定:外国地名译写应以音译为主。要做到“达”,就必须对外国地名进行相对准确的语音描写。根据这条原则,“密执安”
这个名字就不合适了。虽然它听起来文绉绉的,但从发音来看,与Michigan的英文发音相去甚
远,难免遭遇淘汰的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外国地名的翻译必须以该地名所属国家官方语言文字的标准发音为依据。
简而言之,罗马之所以叫“罗马”是根据意大利语Roma而非英语Rome来翻译的;巴黎之所以叫“巴黎”,是根据法语语音翻译的,要是按英语就得译成“帕里斯”了。
“ 雅”:“雅”就是文词优美。一个读音往往有好几个汉字,选择哪一个颇能显出品味来。外国品牌中有两个牌子的翻译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一个是瑞典家具品牌IKEA,它到中国来摇身一变叫做“宜家”,不但保留了读音,暗示了是做家具的,而且还应和了《诗经》中的那句“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那个女孩子出嫁了,一定会使家庭美满和顺)。可以说是“一箭三雕”。另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化妆品品牌Revlon,它被翻译成“露华浓”,出自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句诗描写的是杨贵妃的绝代姿容,与化妆品的品牌性质十分契合。
地名翻译中也有“雅”的。例如把Strasbourg(斯特拉斯堡)和Luxembourg(卢森堡)一类的地名译成“某某堡”,既不失原文的洋味,也能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地名。
如果以“雅”的标准来考量,“密歇根”这个名字虽然使用频率最高,却不得不惨遭淘汰。因为“歇”字含有尽头、凋零、毁灭的意思。在中国文化中,“歇”是个不太吉利的字。今天的网络语中有“歇菜”一词,等同于死、完蛋、没戏、下台、没办法。
中国老百姓对跟死亡、失败沾边的字词都很忌讳。曾经有一款德国啤酒 WARSTEINER,是一个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老牌子。可是它的中文名字实在不敢恭维,叫“沃斯乐”。很难想象把听起来像“我死了”的啤酒喝下肚会是什么感受。同样的,一个名字中带着“歇”的地方,怎么可能给人积极、光明、充满希望的印象呢?
“密执安”和“密歇根”都出局了,“密西根”又为什么能脱颖而出?
一、它保留了 Michigan 的英文发音。
二、密、西、根,这三个都是常见的基本汉字,一般人认起来毫不费力。不像法国“勃艮第”(Burgundy)的翻译,“艮”既不是常见字,而且还有 gèn,gěn 两种读音。很多人读不出来,干脆胡乱念作“勃良第”。
三、“西”这个字用得很妙,而且是一种隐而不露的妙。从地理位置来看,密西根州位于美国中西部,对于定居在波士顿、纽约、华盛顿等东部的早期移民来说,密西根州正位于“西”面。
“密西根”这个名字完美结合了发音、用字、含义三方面的优势,成为 Michigan 州最青睐的选择。在正式宣布这个名称之前,密西根中国中心举行了一场特别辩论会。北京的三所高校,即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组成了三支辩论队,分别为“密执安”、“密歇根”、“密西根”三个名字进行辩论。辩论的裁判由五位来自密西根高校的校友担任。在听取了三方的陈述和论辩之后,五位裁判分别投票,代表“密西根”的中国人民大学辩论队以最高票数(4 票)胜出。显然,“密西根”这个名字是众望所归。
在美国乃至其他西方世界的州份里,密西根州大约是第一个主动确立并积极宣传自己的中文译名的。译名通常由 应用,而非 所属的国家确定。就拿十年前韩国首都“汉城”改名“首尔”来说吧。正式颁布声明的可不是韩国政府,而是中国的民政部与外交部。可这一次,采取主动的却是美方。这是为什么呢?
密西根州驻华首席代表邵宁道出了个中缘由。他说密西根州以先进加工制造业闻名于世,在这个州的州民身上最能看到美国人的“工匠精神”,不苟且,不随意,严谨认真。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机械制造、农业、教育等领域,甚至在“取名”这件小事上也有所展现。
此外,在美国的 50 个州当中,密西根与中国的关系是紧密的之一。以教育领域为例,早在 1880-1881 年期间,密西根大学的老校长 James B. Angel 先生就接受了美国政府任命,出使中国。回国后 Angel 校长使出了“洪荒之力”,推动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将赔款中超出美国实际损失的部分退还中国,先后退还中国庚款本利共计 2792 余万美元,用于帮助中国发展教育事业,培养赴美国的中国留学生。1909 年,清廷内务府将皇室赐园清华园拨交学务处作游美肄业馆,清华大学雏形由此形成。20 世纪初,中国首批公派留学生踏上了美利坚的国土,他们所就读的 5 所大学中就包括密西根大学,另外4所分别为耶鲁、哈佛、哥伦比亚和康奈尔。
1917 年,密西根大学建立了 Barbour 东方女性奖学金项目,专门用来资助东方女性。在这些被资助的中国女生中,有一位回到了中国,35 岁就担任了大学校长。她就是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
在上个世界七十年代著名的中美“乒乓外交”中,密西根大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1971 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队员中的好几位都是密西根大学的学生。1972 年,中国乒乓代表团又应密西根大学乒乓球队的邀请,到达密西根进行访问。这两次访问,结束了 1949 年以来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为随后两国的正式建交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密西根州与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更加如火如荼。2006 年,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了交大密西根学院。密西根大学成为中国教育部认可的第一所可在中国授予学位的美国大学。
如果你登录密西根大学的官方网站,会发现一个令人温暖的小细节:网站上竟然有中文链接。这大概是美国知名大学中迄今唯一在自己的官网上出现中文介绍的学校。
除了教育之外,密西根州与中国的合作遍及汽车、航空、旅游、贸易、可持续发展等各个领域。现任州长斯奈德自 2011 年以来六次访华,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重庆、深圳、武汉、沈阳、成都和南昌等各大城市,甚至连贵州这样相对偏远的地方也亲自前往。
2016 年 11 月 18 日,斯奈德州长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了 Michigan 州的中文名—“密西根”。
这不是简单地选用几个汉字,而是借积极主动的“正名”发布一个宣言:密西根州要以庄严、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与中国建立面向未来的合作。密西根州特地邀请中国著名书法家管峻题写州名,便是出于对中国的文化和传统的尊重。“一个好名字还需要优美的载体,中国书法恰恰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邵宁如是说。
新的名字还需要时间让公众接受。如今,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密西根”,还是会自动跳转到“密歇根”。人们未能马上认同新的译法,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英国的Greenwhich,原本翻译为“格林威治”,因为发音不准确,改译成“格林尼治”,不过至今未被接纳。还有非洲的“科特迪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ote d'lvoire),原名意译为“象牙海岸”,再根据发音改译后,竟然有人以为这个国家改了国名。
为了将新旧名使用的混乱减到最少,斯奈德州长将亲自致函外交部、商务部、新华社等各大政府机构和媒体,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把“正名”之事正式告知,促进名称的尽快统一。
相信“密西根”—这个满载着友好、尊重和希望的名字会在不久的将来深入人心。
来源: 李晓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