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马云赴底特律演讲,演讲在3000位来自全美和加拿大的中小企业家和农场主簇拥下成为全球新闻。演讲中,马云的发言频频被全场热烈的掌声所打断,那么这背后是美国朝野诉求和农产品商务环境的变化。
中美农产品贸易离不开大豆这个话题。大豆也就是黄豆,原产中国。上世纪50年代,美国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种植国。
从1996年起,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进口量从那一年的111万吨持续增加,本世纪初进口量和国内生产量大致持平,即1500万吨。
此后进口进一步增加,到2013年国内最大的大豆进口企业,一年就进口了近750万吨大豆。那么2015年的进口为8169万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就此表示,“2015年的进口量相当于我国要用6.7亿亩的耕地才能生产出来,如果都由国内来生产,这是不可想象的,肯定会挤占其他的作物。因此要满足国内大豆消费需求,在发展国内生产的同时,还要靠进口来弥补。”
大豆占到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总额的60%。
当然,美国大农场的规模是惊人的。1849年建成的瓦格纳农场是美国的最大连续农场,横跨德克萨斯州六个郡。形象来说,这瓦格纳农场是北京五环内面积的三倍。
但是另一个方面,在美国小型家庭农场数占全部农场的接近9成。美国小型家庭农场的定义包括退休农场、非农事为主业农场、低销售额农场以及中等销售额农场。美国小型家庭农场总数接近两百万家,而农场主或者经营者及其配偶占小型家庭农场劳动力投入的七八成。
2011年退休农场的平均土地面积为68英亩,一英亩相当于6亩,而非农事为主业农场的平均土地面积为50英亩,这两种农场98%的年现金收入不足10万美元。而低销售额农场平均土地面积为92英亩,90%的年现金收入不足10万美元。在美国中等销售额农场平均土地面积为427英亩,年现金收入15万-35万美元。
因此美国农业未来的方向同样是打特色牌,名、特、优、新,比如阿肯色州的西红柿、特拉华州的草莓、佛罗里达的柑橘、佐治亚州的桃子、肯塔基州黑莓、缅因州的蓝莓等等。
2015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有一个很大变化,园艺产品出口首次超过谷物和饲料,水果、蔬菜和坚果的出口达到了37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那么美国小型家庭农场出售园艺类产品,首先可以惠及更多美国农民,其次水果、坚果毕竟不像粮食那么敏感,是一个较为纯粹的市场化商业行为。)
同样在2015年,中国进口水果总货值首次超过50亿美元。我国进口水果数量最大的三个国家是越南、菲律宾、泰国,三国的数量占我国水果进口总量的六成;而以进口额计,则分别是泰国、智利和越南,美国排在第五。
进口水果正在演进为消费热点,春节的时候,应该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大街小巷大量的进口车厘子。每年11月,位于南半球的智利开始进入夏季,车厘子进入成熟和采摘期。而相对于同为南半球产地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车厘子有价格上的优势。通过海运,车厘子到中国的深圳口岸,大概需要一个月,正赶上春节。
(车厘子在发船当天摘下,果实采收时一般不超过七成熟;采用专用保鲜袋包装,抽掉了袋中空气;摘下18个小时内,车厘子送到船上冷库,整个过程保证冷链运输。)
就我国的车厘子进口来源地来说,包括加拿大卑诗省、新西兰、美国的加州等。
一亩田分析师认为,在中国有42%的人从事农业,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则只有1.9%的人口从事农业。那么在传统思维下,美国努力向中国出口更多的大宗农产,这似乎是符合美国的资源禀赋,而这背后,实际上是大量的补贴。美国农民收入的接近一半来自政府补贴,持续的补贴使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
与之对应的是,美国小型家庭农场的商业拓展能力比较弱,更不用说是跨国拓展。但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传统的商务环境。
从2000年以来,美国农产品的年出口额猛增了三倍,大约为1450亿美元。我们说,进入21世纪,是艾奥瓦州的农场主们,而不是硅谷的工程师们在推动着这个超级大国的经济。美国的农产主正在体现出企业家精神,这在其他领域较少看到。
不过,一亩田分析师坚持认为,农产品B2B电商要比B2C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因为B2B可以借助已经存在的庞大分销网络,让农产品出现在大街小巷。可以让农场主以更低廉的成本和更灵活的方式参与中国市场及全球市场。
来源: 一亩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