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帅主创,民间艺人,李伦和老黄联袂主演的小品《清官难断家务事》,是端晚的重头戏之一,6月10号,黄帅和李伦各自放下身段,驱车百里,来到民间艺人的窝棚里排练,宾主简单寒喧几句后,立即转入正题,就小品的剧情发展线索展开热烈讨论,故事梗概爆料:东北银狗剩子(民间艺人扮演)捏娶了北京媳妇李姗(李伦扮演),俩银捏搁家老干仗,主要原因还是生活习惯不同,要说狗剩子这个银捏,没哈别的嗜好,就爱吃东北大酱,特别是用那菜园子里现摘的小白菜,黄瓜蘸那香喷喷的新做的大酱真是美的享受,可银家北京媳妇李姗捏,打小没吃过那劳什子,又加上最近捏有了喜,那是一闻那大酱味就恶心咧。小两口吵嘴升级,互相揭短,那边东北同乡会会长黄帅看不下去,前来劝架,老黄毕竟是受党教育多年咧,建国前参加工作咧,享受处级待遇捏,说话愣是有觉悟:“狗剩子家的,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搁俺们东北城镇乡村捏,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几乎家家户户都忙著自制这种大酱,称下酱。选择这一天捏,是因为气候、温度、光照,都能确保大酱里的毛霉菌捏正常而快速地发酵。”老黄瞅银家小媳妇李姗听得入港,更起劲地白货起来了:“相传捏,这下酱的传统起源于满族咧。至今捏,他们依然下“盘酱”,就是搁煮酱豆之前先将黄豆炒熟,其余做法与普通大酱没有太大区别。东北气温常年贼冷哇,不利于细菌繁殖,因此捏银们有生吃蔬菜的习惯,用茄子、芹菜,或者海带蘸酱很常见,各家的餐桌上更是少不了一大盘应时应季的蘸酱菜。用那些鲜嫩诱银、青翠欲滴的蔬菜捏,蘸上青花瓷碟中的金黄浓香的大酱,既开胃又可口,能吃下一碗饭的捏,至少还得再来一碗咧。东北银那是嗜酱如命哇。从前生活水平不高时,青菜小葱蘸酱权当主菜捏。而今一日三餐即使七碟八碗俱齐,但煎炒烹炸少得了,甚至东北的硬菜少得了,也绝少不了一碟咸香适口的大酱捏。”
老黄越说越带劲:“都说东北银捏性格粗豪,可体现在下酱上却有例外。那看似简单的下酱过程,实在是有很多技巧和秘诀可言哇。那里面既有代代相传的做法,又包含自我理解与适当的发挥咧,一点不必我现在搁福特搞的噪声系统简单咧。待炒豆、煮豆、绞豆和做酱块儿、封酱块儿,存放妥当后捏,直到四月二十八那天正式将酱块儿高到缸里,这一系列具体操作过程中捏,温度、湿度、力度的掌握,井水与自来水的选用,碘盐与非碘盐的区别,盐与水的比例等等捏,都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处理得一丝不苟,那是MBA水平哇,然后捏还得需要一位有耐心的屁挨着地,每天早晚两次坐在酱缸旁打耙、撇沫儿。这个银务捏同样艰巨,不容忽视。至于雨天给酱缸盖盖儿,晴天撤盖儿,那哈,也不能疏忽哇。
东北银家捏,菜园口、庭院边儿,以及楼房的阳台内,常年都放置著一口酱缸。三九天也不必挪动,酱缸不会上冻,因为那哈,巨大的含盐量使得大酱在零下三十几摄氏度的严寒中依旧保持着粘稠的液体状态。那哈,衡量这家主妇是否能干捏,就是品尝她亲手下的大酱,腌的咸菜和做的豆包儿,尤其是品味那发透了的生酱的味道。那哈,山东银向来以大煎饼卷大葱蘸酱津津乐道。而搁东北捏,那哈换成了大饼子就大葱蘸大酱。玉米饼子更能体现东北银的粗犷个性。一大锅伴著芸豆香气的大饼子,上面浮著鱼泡般的咸鸭蛋,再配上饭桌上翠绿可银的时鲜青菜,但最不能少的,那哈,是那盘香气四溢的鸡蛋酱。这样的场面你是不是迈不开步了?当然,好客的主银更会热情邀你入座。不要什么山珍海味,甚至没有炒菜,你却觉得这样的吃法与东北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很对路捏。
那哈,东北大酱捏还是调味品咧,用它可以做酱茄子、酱豆角,还可以炒菜、蘸饺子。由东北迁到南方工作和生活的人,一回到故乡捏,最喜欢吃自己家刚从酱缸里舀出来的大酱,那久违的、原汁儿原味儿的酱香,令人迷醉。那哈游子们带走的东西里,也少不了大酱,去年搁底特律机场被那海关那个鳖犊子扣下了,说是要拿回去化验,结果捏,是大酱打狗---那哈,有去无回哇!”
老黄咽口唾沫,又讲:“我家晓蔚捏正开发大酱捏,味道很好,只是时间长了,真空包装捏,因为大酱发酵捏,那哈,会鼓气咧。我二姥姥她老银家在世的时候,每年都要做大酱,用世界第一的北满大豆,。先要做成一块一块像洗衣服的贻子(肥皂),搁门框上,然后高到缸里面。大酱捏用来做土豆炖豆角肉和粉条,或者捏用来蘸著生吃新鲜蔬菜,很香咧。有一年捏,我十几岁时,一个银从关东半岛回遵化老舅家里过年,三十的年夜饭桌上,大家问我想嘎什么特别的东西,我说要大酱哇。大家都笑我大过年的竟要吃搁遵化很普通的大酱。这个故事在黄氏家族里流行了若干年咧,不瞒你们小两口哇,想当初,咱老黄长得贼象郭凯敏,那也是师奶杀手哇,找我处对象的,那哈,都高外头站排,晓蔚她怎的捷足先登捏,靠的就是那一坛子有名的李家大酱哇,所以说捏,李姗哇,要想留住狗剩子他这个银,那哈,你就得先留住他的胃,知道不啦?”
(“端晚”筹委会供稿)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