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毕爸爸老说自己是江郎才尽,架不住赵会长再三催促,一晚上功夫,洋洋洒洒十来行,伊妹儿一送,就宣布抛砖引玉。赵会长一看,大呼“好”, 并建议写八祝,但毕爸爸从此不再看他的伊妹儿。 剩下的全得妈妈们张罗了。
税妈妈早就说金盆洗手,但也经不住人家两句好话称刘总导,挽起袖子又掺和进来了。编,写,排,俨然一副很投入的样子。第一次和四个小演员走台词,一遍还没完,她一句话就走了人:“回家练去,别浪费我时间”。这是他们的第三次合作,她心里有数:哪一个妈妈都会督促她的孩子做功课的。
台词初定,哪儿去找家把式儿?朋友送给税妈妈锻炼身体的腰鼓,责无旁贷地派上了用场。赵妈妈把具有收藏价值的文革时期的瓷盆儿献了出来。孩子们哪儿见过这般武器, 敲得可来劲了。一会儿,瓷儿就掉的到处都是,就等着生锈,漏底,越发像文物了。正愁着拿什么代替欻,税伯华从厨柜里拿出了两个大小相近的锅盖,这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害得税家仨锅一个盖地过了俩星期。有了锅盖启示,锣自然也来自厨房,铝盆儿也代替瓷盆儿当了堂锣。系上红绸带,煞有介事。那句“手上家伙不齐全”真是贴切。
彩排那天,孩子们第一个上台,睡眼惺忪,锣齐鼓不齐地说完了不标准的台词。李庆利老师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你们在说什么吗”?孩子们频频点着头,并不理会这暗喻他们说得生硬。李老师示范了一下三句半的要点,一招一式都显出当年英雄本色。李老师又对家长们说:“十祝太长,改短点”。天呢,他需要怎样的耐心才听完这无滋无味的“表演”。明明只有八祝,他愣给你听出个十祝,可见多么冗长。不记得如何走出来,只记得姜旸,吴江的安慰“孩子们准是还没睡醒呢”。出来后,税妈妈说:“你们再不好好练,今年不上了”。孩子们雀跃起来“太好了”。赵妈妈笑道“这儿招不灵”。
按李老师的意思,推敲,删改后段子精致了许多。毕妈妈提议孩子们应该穿随意服,这一改进使孩子们在台上显得很活泼。连大腕吴江也赶快将西装脱去,想和孩子们一样年轻。
虽然赵昀暄的声音不再童音可爱,台下一笑,还掉了链子;虽然毕家森,毕亚宁的中文不是京腔十足,虽然税伯华的包袱抖的不是恰到好处,但阵阵笑声告诉我们,他们给鲁豫关东的父老乡亲带来了欢乐。
听起来赵会长没干什么,那你冤枉他了。整个段子,他只改了一个字儿。可是,一字千斤。这个包袱,没准儿明年接着用。
(联合春晚筹委会作者 天竹,摄影王春雷)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