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据英国《金融时报》10月9日报道,在中国,运动员赢得金牌的数量被认为是反映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无论是官员还是市民都希望在明年的北京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大丰收。
这样的希望并不是异想天开。中国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创下了夺取32枚金牌的纪录,仅落后美国3枚金牌。在北京,中国运动员将可以享受到家乡父老的热烈支持并占有熟悉场馆的优势。各个体育协会和赞助商准备向夺得金牌的运动员提供奖金,从而从经济上刺激运动员追求荣誉。
或许更为重要的是,政府一直在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不同凡响的国家体育体系,一种多层选拔的体系,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年轻人中选拔人才,并对他们进行培养,给他们力量,让他们在世界体育舞台上创造辉煌。
北京奥运会将是对这一体系的一次最严峻的考验。在这一体系下,有众多的专业体育学校、省级专业队和经过仔细挑选的运动员精英队伍。这些精英代表国家出征国际比赛。
观察家认为,中国可以在2008年奥运会的金牌榜上位居榜首。
但是虽然这样的观点反映出这一体系的成功一面,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缺乏公众参与体育事业的不足,但北京显然越来越担心夺冠预期可能会过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曾说:“人民的期望非常高……但是分析表明,形势非常严峻。”
他说,作为主办国也可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它有可能会给参赛运动员增加额外的压力,如射击,虽然是中国的强项,但比赛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
中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常常来自于重点发展的几个体育项目,如乒乓球和跳水。这些项目在美国等富裕国家都是高度专业性的项目。而从事这些项目的中国运动员常常在很小的时候就根据身体条件被选拔上来,他们的专业地位使他们占据相当大的优势。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