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菲亚特公司(Fiat S.p.A.)首席执行长塞尔吉奥·马奇奥尼(Sergio Marchionne)精力充沛。
马奇奥尼想要做的是把一家原本规模不大的汽车生产商与经营不善的底特律汽车厂撮合到一起,从而缔造出一个新的全球汽车业巨头。
律师出身的马奇奥尼颇能识别绝佳的交易机会。但即便他能成功,菲亚特的投资者恐怕也要在漫长而紧张的等待后才能获得回报。
在全球爆发经济危机以及美国汽车产业瓦解之际,菲亚特获得了借助纳税人的一臂之力来改变汽车产业格局的机会。
菲亚特去年的汽车销量是220万辆。若能如马奇奥尼所愿,成功收购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旗下的欧宝(OPEL),则会使公司的年销售量增加150万辆。
如果最终控股克莱斯勒(Chrysler),菲亚特将成为年产量在600万辆左右的名副其实的国际汽车集团,并成为仅次于大众汽车(Volkswagen AG)的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商。据悉,由于破产法院已经同意,菲亚特将很快获得克莱斯勒20%的股份。
而菲亚特需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却十分微小,因为一大部分相关融资风险都可以交给正在拼命降低失业人数的各国政府来承担。为帮助克莱斯勒维持经营,美国政府已划拨或承诺的救助资金达到120亿美元。粗略估算,这相当于为每位克莱斯勒雇员提供了约314,000美元。如果能够达成与欧宝的交易,菲亚特肯定会希望从德国政府那里获得类似的援助。
至少在理论上,这是一个把陷入困境的汽车厂转变为国际巨头的计划,而用纳税人的钱来实施这一计划实在是高明。
不过,那些在周一将菲亚特股价推高7.4%的投资者却把一切都想得过于理所当然了。
首先,没有人知道菲亚特新的汽车业务前景如何。Sanford Bernstein的分析师Max Warburton估计,若菲亚特汽车业务、克莱斯勒20%的股份以及欧宝30%股份组成一个集团,则该集团的企业价值为80亿欧元。不够,若剔除包括退休金在内的现有债务,再加上投资者都知道该集团的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正在亏损就是勉强赢利,那就很难说该公司还有什么权益价值。由此看来,菲亚特似乎很有可能筹集资本,以便将合并后的业务分拆出去。
其次,上述种种都必须以马奇奥尼能够实施他的宏伟计划为前提,而这个过程要涉及与多个国家的政客、工会和投资者的周旋。Carlos Ghosn一人执掌雷诺公司(Renault)和日产汽车(Nissan Motor Co.)两家公司的经历就是前车之鉴。
另外,要使新的菲亚特汽车业务获得成功,归根到底就是要获得协同效应并为整个行业削减产能。但政客们为菲亚特提供帮助的目的却是尽可能长时间地保留过剩产能。投资者一定希望公司合并所带来的益处能够最终体现在企业利润上,但他们首先必须坚信Marchionne有时间和精力来解决这一内在矛盾。
引自《证券之星》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