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奥巴马总统在她逝世后发表声明公开哀悼,致敬她的传奇贡献,且认为她的传奇将化为继续启迪年轻一代关注社会的力量,美国的华裔社区、更不必说海内外华人社区会有多少人知道她这位百岁华裔女性?有谁曾经提起过她的名字────Grace Lee Boggs(格蕾斯·利·博格斯/中文名:陈玉平)?或者知晓她的事迹与贡献?
被誉为“美国革命家”(American Revolutionary)的华裔民权及社会活动家陈玉平/格蕾斯 ,2015年10月5日在位于底特律的自宅辞世。刚过百岁生日不久的陈玉平,一生投入为少数族裔权益奔走呐喊的征程,虽筚路蓝缕而终生无悔。
身为中国广东移民的后代,陈玉平1915年出生于罗德岛州,其父亲曾在纽约百老汇一带经营中餐馆,供养陈玉平在美式教育环境里深造。她1935年毕业于纽约私立女子文理学院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 ,随后就读宾州布林莫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 ,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然而,女性、华裔的身份,以及其时美国的社会环境,让这位豆蔻年华的20多岁博士也遭遇根深蒂固莫名其妙的“岐视”,她不得不屈就于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的一份低薪工作,并且租住于学校附近的破旧公寓,不时目睹当地非洲裔市民的抗议行动,也因此关注和参与非洲裔美国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民权运动。可以说,原本家境舒适的陈玉平,选择这个独立生活与工作的起点,仿佛注定了她开始与黑人朋友接触交往的命运,并终生与民权运动乃至社会变革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年后定居底特律,陈玉平结识了汽车工人、激进派的黑人民权运动家鲍格斯(James Boggs),两人理念相合一见如故,1953年,陈玉平与鲍格斯无视当年“异族通婚”等于自寻死路的障碍而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但两人新婚蜜月期间不得不蜗居在车里过夜,因为当时的种族隔离法令她的新婚黑人丈夫无法入住汽车旅馆。亲身品尝这种强加于头顶的社会不公,使她更加渴望变革社会追求平等自由,她开始融入黑人社区,参与当地的民权运动,夫妇俩很快成为当地黑人权利运动的灵魂人物。整个后半辈子,她又不懈投身于底特律的社区重建事务,关注儿童、妇女等弱势群体和其他社会事务。陈玉平夫妇30余年来一直在密西根大学开讲座,主题聚焦“底特律城区的复兴”。直到90多岁高龄,她仍然活跃在校园里,用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影响年轻的一代。美国《百科全书》称她为美国当代亚裔女权主义活动家和作家,是一个在过去55年里为黑人社区发言、写作和运动的第一代美籍华裔。
陈玉平(Grace)这位华裔奇女子的事迹也不绝然鲜为人知,民权运动界一直关注她,主流媒体甚至当局也关注过她和黑人夫婿的动态。2013年的多伦多亚洲国际电影节展映过一部关于她思想、倡权行动和生活的纪录片《美国革命:陈玉平的演进》(American Revolutionary: The Evolution of Grace Lee Boggs)。这部纪录片主要记叙了陈玉平思想和社会活动的演进,通过一个华裔女性不平凡的人生呈现美国民权运动史、特别是底特律的非裔美国人争取平等权利的历史。而她的自传────《为改变而生活:格蕾斯·利·博格斯自传》,是美国高校课堂上关于美国历史的常用教材,魅力独具。该书以其传奇一生为线索,记录刻画的则是一部活生生的美国当代变革史。 这部融汇了她的人生故事和独特视角的自传,多年前也有中译本问世,中国一些大学也开辟过关于这本书和陈玉平的讲座研讨。这样看来,至少有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比身处美国的华裔更熟悉她了。
陈玉平终其一一生都是一名思考者、行动家。听陈玉平讲述她的故事,我们从中学会爱、学会生活,也学会生活的态度,塑造行动的力量。20世纪初,她的父亲为了改变穷困追求美好而移民美国;一个世纪后,她裹挟着家族精神和美国民权精神回访故国,也得以后来在自传中讲述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奥西· 戴维斯在序言中说:本书是一部飞行者的日记。书中所记录的成长、变化、发展,快得就像每年的新闻头条一样。要把握她的全部思想并非易事,但阅读全书,你又会发现,这位“飞行者”的罗盘就是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关注和发现普通人的力量,解放自己,为更美好的社会而斗争。
她坦承受父亲的影响至深。据称她的父亲抵达美国时身上只剩下50美分,到20世纪20年代成为纽约的“华人餐饮之王”。创业期间,他一直艰难地游走在各种排华法案、条款之间,与种族歧视相抗争。他视挫折和失败为追求美好生活必须付出的代价,生活就是一种探险,催励他不断前进。陈玉平无疑传承了父亲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感。
自传中引用了黑人民权运动中的一句话——“如果你不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那么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警醒作用不言而喻。而在自传《回到中国》这一章里,陈玉平评点自己的所见所闻,特别提及很多中国人谈论“让自己变得更加富有时的不知羞耻让我感到恶心”。
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的陈玉平,从年轻时代走进黑人社区,为黑人权益呼吁、写作并且行动。她相信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为了提升个人地位。她与夫婿在社会活动中赢得崇高的威望,却一直崇尚朴素的生活方式,抵制并且超越物欲的生活伴随了她毕生的事业。
正如纽约大学的罗宾·凯利评价说:“《为改变而生活》可能算得上是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一部政治回忆录。格蕾斯完成了一部极其出色而重要的回忆录,一件珍宝。”密歇根大学的王政分析道:“只有能够对自己的弱点作斗争的人,才能领导并建立新的、更具有人性的社会。格蕾斯的人性境界清晰地表达了她一生对社会性别、阶级、种族等各种社会界限和壁垒的突破。”
与陈玉平2011年发表的最后一本著作《下一场美国革命》类似,她的自传也犹如一部启示录。一个接受了完整美式教育的中产阶级美籍华人,在其与反抗者、工人和哲学家们的接触互动中,开启了探讨最发达社会的最不平等现象、缘由的历程,也开启了自身心灵解放的奇异历程。读这本自传,端详封面那世纪老人平和慈祥的容貌,或者纪录片里的身影,一位百岁华裔民权先驱是那么鲜活灵动,她的思想她的言行伴随着美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将继续延伸下去;而她的节操情怀也将继续启示世人:拒绝透过无止境的享乐追求而弥补精神生活空虚的方式,因为有信仰有理想的人生美好而充实。
引自《侨报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