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子墨与母亲在美加齐鲁同乡会08夏季野餐会上 (摄影:徐建栋)
镜头一 乡音
一听就是济南府嘀 (摄影:王珂)
听着这些典型的山东话真的就像一下子回到了久别的家乡、久违的亲人身边,让人美美地过足了一把瘾。当一对老人用纯正的济南话道出自己的喜悦、一位老师用亲切的威海话表达见到老乡的激动之情、甚至那些在美国呆了十几年的叔叔阿姨们都操着原汁原味儿的方言抒发自己心情的时候,浓浓的乡情便通过动人的乡音感染着每一个人。“乡音未改鬓毛衰”,的确,任凭时间流逝人老去,每个人尤其是每个游子那一口乡音总是像我们对故乡那最单纯最本真的思念一样永不改变。 镜头二 乡味乡情是可以品尝得到的。顾名思义,“夏季野餐会”其中心无疑落实在“餐”上。当然,这决不意味着我们这帮山东老乡是一些贪吃贪喝的“大肚汉”,而实在是这种形式太能够把这些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到极致了。为了办好这次聚会, 早在六月十七日,齐鲁同乡会就举行会议,决定由美加齐鲁同乡会副会长李奉珠先生 任总指挥, 副会长徐建栋任总策划,副会长刘涌波任总宣传的领导集体。
《烹饪大赛》面食组第一名《淄博大烧饼》 (摄影:王珂)
野餐会筹备组颇费了大量心思, 他们不仅经过反复酝酿商讨最后确定举办野餐会——家乡风味烹饪大赛,而且还多方精心收集整理具有山东各地风味特色的小吃菜谱,公布于网上以及报纸上(见《密西根新闻》报2008年8月1日MA5版),让这些多年远离家乡的老乡们能够“按图索骥”,做出地道的家乡菜肴,以饱口福,而且还可以通过此种形式交流交换烹饪技艺和信息。
《烹饪大赛》凉菜组第一名《 脆黄瓜》 (摄影:王珂)
可以说,这次别具特色、别开生面的活动的成功举办,取得了非常好的预期效果。大家不仅在事前精心准备美味佳肴,呈上自己家的拿手好菜与大家分享,而且在野餐会现场饶有兴致地品尝别人带来的美味佳肴,咨询交流技巧决窍增进感情。看着摆满了长长一大溜的美味佳肴,念叨着那熟悉的听着就让人流口水的菜名:济南扒鸡、济南把子肉、济南宫保鸡丁、潍坊和菜、青岛灌汤包、淄博烧饼、胶东媳妇饼、麻婆豆腐、宫白菜炖粉条、小葱鸡蛋饼,哪一个不深深地浸润着浓浓的乡情?想家的感觉、思乡的心情顿时就得到了释怀。每一道菜、每一份饭都是那样的别具特色、画龙点睛,让这些多年被包围在比萨、三明治、色拉中的齐鲁儿女重温了家乡的风味、往昔的情境。有的老乡为了这次聚会,为了这份乡情,头天晚上准备到深夜三四点钟。如果没有对乡亲乡情的倾注,怎么会如此用心、如此执着!可以说,美味的菜肴不仅显示着菜品高人不俗的境界,更体现大家对老乡亲人般的关爱和情谊、对远方故乡那一份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烹饪大赛》肉食菜组第一名《 济南扒鸡》 (摄影:王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文登老乡方淑波奶奶,她不仅把自己和孩子们经营的餐馆的招牌菜带过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而且还担任同乡会烹饪大赛的评委会主任,主持大赛的指导和评比工作。最后经过大家的投票,分别评选出了淄博大饼、凉拌脆黄瓜和济南扒鸡为面食、素菜和肉类三类优胜奖,奖品是08年齐鲁同乡会春节联欢晚会的光盘。此外,还设立了特别奖给一位来自台湾的山东老乡。她是代表她远在旧金山居住的老父亲过来的。她老父亲知道有这样一个老乡聚会,就让她一定要来,见一见老乡,带来他对老乡们的问候。不仅如此,这位女儿还带来了她精心准备的东北拉皮和蘑菇炒肉丝,非常受欢迎,只是好吃的真的是太多了,以至于大家都不知道该选哪一个了。为了表达对这位年长的老乡的尊敬和祝福,同乡会特意把07和08年两年同乡会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光盘送给了她,让她代为转交并转达对老人的祝福和尊敬。我和妈妈虽然没有得奖,但也意外地收到了这样一份奖品。因为有一位得奖的阿姨知道我们没有参加他们的晚会,恐怕也难得再有机会与他们相聚,便非常贴心地把她获得的那份奖品送给了我们,让我们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可以体会到与老乡一起过年那像家一样温馨的气氛。
文登老乡 (摄影:徐建栋)
镜头三 乡趣乡情如歌。文艺表演是每次同乡会聚会的重头戏,不管是表演还是说唱,都能最直接最充分地抒发每个人内心的真实思想情感。方淑波奶奶和李翠萍阿姨联袂演唱的著名京剧选段《沙家浜》智斗一场、方奶奶演唱的《红灯记》中“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可谓具有专业水准,惹得大家连连叫好。虽然这些唱段并不是齐鲁本土剧种,但是当年这几段极为流行的曲段可谓家喻户晓,不仅是每个村子里的戏台上经常表演的节目,而且在自己家里也会经常听到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饶有兴趣地哼唱上一段,因此这些曲子也是大家对故乡的记忆中尤为珍贵的一部分。
京剧选段《沙家浜》智斗一场 (摄影:王珂)
乡情如诗。小时候大家都背过毛泽东诗词,那时候或许还不能确知其意,但是一脸认真的劲儿现在想来仍然感到亲切。方淑波奶奶便正是带着这份心情将这些诗词教给了自己的小外孙女。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分外饶妖……,听着这个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乖巧可爱的小女孩那吐字清晰、音调准确的背诵,不禁让人深刻感受到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在海外华人的心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万水千山只等闲 (摄影:王珂)
乡情如孩提时代玩游戏时那嘴角浅浅的笑意。小时候大家都有过被蒙上眼睛玩捉迷藏的经历。这回小孩子们也有机会体验父母小时候的乐趣,只不过蒙上眼睛以后不是捉迷藏,而是拿着竹竿去打一个挂在树枝上的硬纸壳做的马,里面装满了不同花色品种的糖果。当这只“马”在所有小朋友轮番挥打之下“皮开肉绽”的时候,里面的糖果就哗啦啦地掉落下来,这时候,小朋友们就开始争先恐后地拣拾自己的胜利果实。也许糖果本身对这些成长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的孩子们来说本没有多少诱惑力,但重要的是他们在享受这个过程,享受经过努力而带来收获的感觉。规则规定,每人每次只能敲打三下。由于在敲打之前被蒙上眼睛,且要转身三圈。所以要准确地对准目标对这些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了,何况还需要一定的力量。所以刚开始时,许多小朋友根本没有打准目标,更别说“有所收获”了。
蒙上眼睛打纸马 (摄影:王珂)
但后来他们逐渐摸索到一些窍门,而且当其中一个小朋友在挑战时,其他的孩子不断地叫喊,帮助他找到最好的击打位置。最终在所有小朋友的共同努力下,纸马终于被“打败”了,小朋友们不仅获得了他们的劳动果实,而且通过游戏互相帮助,分享成果,增进友情,享受过程的快乐,同时也把家长和所有大人带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与孩子们的玩趣相比,大人们也并不逊色。大人们搭起了场地,在草地上玩起了排球比赛。别说,老乡中真是卧虎藏龙,不乏排球高手。伴着安城火热的阳光,我们肆意地挥洒着汗水,休息时吃上一块大西瓜解渴,酣畅淋漓。阳光烤得衣衫发烫,西瓜冰爽的汁液浸透着喉咙,在安城夏天的这一切都是这样的真实美好。
草地排球赛 (摄影:李奉珠)
后记:一点思考在国外,有很多像美加齐鲁同乡会这样的区域性同乡会组织,如东北同乡会、湖南同乡会、大西南联谊会、山西乡亲会等等,它之所以如此流行普及,其实是代表了一种适应当代社会生活、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组织形式。中国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讲亲情、重友情,讲究内外有别。当然也由此演生出一些不好的东西,如裙带关系、“近亲繁殖”等。要全面地评价这一现象的优劣利弊肯定不是我这篇小小文章所能够完成的任务,但我想说的是,在这样一个高度流动的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许多陌生的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东西,特别是在异国他乡,不仅人生地不熟,更可能有一些语言文化上的障碍和一些实际的困难,在这个时候,老乡同学无疑是你最容易最可能依靠的对象。这种“熟人社会”、“圈子文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适应高度流动性的全球化时代“生人社会”的需求。同乡会以一定的熟人亲缘关系作为基础建立一个圈子,但是又有着流动开放性的相处模式。它所诠释的,是一种文化烙印的深意,这种深刻的文化烙印使得海外华人无论经过多久依然保有本国文化所应有的心理特征。
美加齐鲁同乡会08夏季野餐会 (摄影:徐建栋)
同乡会,不仅可以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更是一个可以让大家多方面相互帮助的平台。同乡会的长期或者短期成员分散在中外不同地区,大家可以通过彼此更加高效快捷地获得当地的新信息,了解新的政策和气象,互相打开沟通外面世界的窗口。就我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来说,作为一名外语专业的学生,将来很可能会有一段在国外留学或实习工作的经历,而这些在美国闯荡多年的老师们的经历和经验无疑会给我很多帮助和借鉴。这些定居美国的华人家长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地掌握中文。生活在纯英语的环境下,再加上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英语交流,这些中国的孩子慢慢地对中文生疏,最终感到讲中文“困难”。但是在家里,家长都是用中文和孩子交谈,并尽量加强他们“写”的能力。这让我更加深刻地坚信,无论在国外短期学习还是长期生活或工作,很多是非的评判、价值的取舍、自我发展的选择都是要基于我们对自己文化的透彻理解和内心认同,否则在原有文化根基不牢固的情况下接受外部不同的文化冲击很容易使自己迷失方向,变得不伦不类。让这些在国外闯荡多年的华人回国时给青年学生讲学想必会是很精彩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他们以自己真实打拼的经历来让学生切实地了解如何去学会真正适应国外新环境,面对是非应如何评判,面对不同价值取向应如何取舍,面对不同的发展途径应该如何选择……。
责任编辑 刘涌波 |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