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是一个在历史上留下深深记忆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悲剧让人们内心的伤痛至今难以平息,并呼唤着人们正视历史,珍惜和平。
今年是中日关系比较敏感的一年,既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也是卢沟桥事件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更是中日关系经过几年震荡与磨合趋于平稳、两国力求相互理解的一年。在这一大背景下,正确地看待历史,可以帮助人们在历史的时空中冷静、理性地处理现实中两国之间的矛盾与争议,客观地制定出科学的外交战略与政策。
中日交流的历史绵延两千余年。不论从日本对中国秦汉时期的铁器与稻米耕作技术的引进,还是从公元700年到1000年左右日本所实施的“律令制度”来看,中华文明对日本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是一条保持中日友好交往连续性的文明纽带,也是中日关系即便处于一时僵局仍能获得转圜的历史与文化基础。
在螺旋式上升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难免有曲折迂回甚至倒退。在16世纪的丰臣秀吉时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就已雏形初见。到了19世纪初期,佐藤信渊已经提出了一套有关“大陆政策”的构想。100年后,这套构想变成了现实,日本军队的铁蹄践踏了中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日军的野蛮杀戮所造成的生灵涂炭,不但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也是对国际正义和人类良知的公然践踏。今年以来,美国、荷兰、加拿大等国都在慰安妇问题上要求日本认真汲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事实。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美国纪录片《南京》更是以令人震撼的真实力量在世界范围让人们看清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的残酷暴行。不错,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有评判历史的资格与角度,但是,每个历史事件的真实结果只有一个。在铁证如山,国际社会也早有定论的情况下,日本至今还有人说,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里有假,南京大屠杀没杀那么多人,等等。这种试图抹杀、掩盖历史真相的做法,恰恰暴露了这些人仍然缺乏正视历史的勇气和负责任的态度,只能遭到国际社会更为广泛和一致的谴责。
中国是一个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高度道德意识的负责任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发展模式正得到周边国家以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中日两国互为重要近邻,都是亚洲和世界上的重要国家。两国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对本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中日首脑之间已经把战略互惠关系确定为未来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近来,日本福田内阁所倡导的“共鸣外交”理念也使人们减少了对日本“价值观外交”以及创建“自由与繁荣之弧”主张的担心,中日构筑战略互惠关系正走向实质性阶段。在这一大背景下,不论是处理“历史问题”,还是进行“安全合作”,都更加呼唤对历史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以及立足长远的战略眼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日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
(作者王屏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研究员)
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