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交网站Facebook(脸谱)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为原型改编的电影《社交网络》自10月在美国上映以来,受到媒体、影评人等多方好评:12月14日揭晓的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提名名单中,《社交网络》获最佳影片等6项提名;12月6日揭晓的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上,该片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3项大奖;12月3日揭晓的美国国家评论奖上,该片摘取最佳男主角等4顶桂冠,同时入围年度十佳影片。
英国《周刊报道》杂志认为,该片之所以大获成功,影片题材是重要原因之一。报道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使用社交网站,全球最大社交网站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5亿人,它已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么,社交网站究竟改变了什么?
上社交网站抓罪犯、做慈善、找工作
在美国,社交网站不仅仅是交友工具,也是案件调查的辅助工具。据美国新闻网站Mlive.com报道,近日在美国密歇根州和波特士(Portage)小镇发生的几起案件就借助社交网站上犯罪分子的个人信息顺利结案。密歇根州的探员查克?克里斯藤森表示:“随着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社交网站已经成为我们调查案件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审讯前,我们会浏览嫌疑犯在社交网站上的资料,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嫌疑犯,在审讯中寻找破绽。”波特士小镇上的警员麦特?乌尔夫表示:“我们会用Facebook和Myspace之类的社交网站对付那些蒙面抢劫犯,个人资料帮助我们识别嫌疑人身份。无论何时、以何种方式,只要嫌疑人开始讲话,对警察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除了案件调查,社交网站也逐渐涉足慈善领域。据《纽约时报》12月7日报道,由于政府不断削弱对艺术领域的支持,来自慈善家的资金也不断缩水,美国艺术家共同创建了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交网站,旨在号召普通百姓为艺术行业捐款。网站创办者之一凯瑟琳?德休表示:“我们最初想尝试着发展微型慈善事业,后来就萌发了将社交网站和慈善事业结合在一起的念头,人们可以在网站上相互交流,了解自己的捐款去向和资金筹备的进度。”在试运营阶段,已有3.6万名网站用户参与捐款,捐款额从120美元到1500美元不等,总额达到21万美元。
不仅如此,社交网站也为年轻人寻找工作提供了很多机会。据《纽约时报》报道,几年前年轻人找份工作还要按部就班地写简历、浏览招聘网站、提交申请表,再陷入漫长等待。现在,社交网站为找工作的年轻人带来了新机遇。一些公司的招聘人员开始关注应聘者在社交网站上的个人主页,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和社交关系。
用户信息安全令人担忧
社交网站的确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捷,但也让一些人忧心忡忡。Myspace、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近日被指责为导致婚姻破裂的罪魁祸首。美国《太阳报》报道,美国婚恋调研组织Divorce-online对5000对申请离婚的夫妇进行调查,有将近1/5的夫妇因为社交网站上的不忠行为而感情破裂。美国婚姻律师学会会长马琳?爱思金德?摩斯说:“离婚过程通常会招致对配偶更严格的监视。如果你在社交网站上公开发布了一些与自己此前的言谈或承诺不符的话语,已分居的配偶当然会首先注意到这一点,并且拿来当证据。”
另外,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也是网站用户最为关切的问题。据调查,52%的网络用户会将真实的个人信息公布到网站上,因此社交网站的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Facebook不慎将注册用户的身份信息发送给数十家广告公司和互联网追踪机构,包括用户的姓名、性别、照片以及用户的浏览习惯。尽管Facebook表示此次信息泄露是无心之过,但仍然引起外界对社交网站信息安全的质疑。
孤独正在蔓延整个星球?
破坏婚姻和谐、威胁信息安全等不利因素并没有阻止社交网站队伍的壮大,以音乐结友的美国社交网站Myspace每天吸纳几十万名新用户。英国IT杂志《电脑世界》称,73%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在临睡前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浏览自己社交网站上的主页。18%的受访者表示睡前会更新自己的状态,用“晚安”告知朋友自己要睡觉了。同样,美国人也有睡前登录个人主页的习惯。在美国市场调研机构Retrevo的调查中,56%的受访者表示每天至少要登录一次社交网站,12%的受访者称每几个小时就要登录一次。学平面设计的大学生赫尔曼说:“有时候我花了整晚的时间,就为改变我的页面设置,即使在写论文的时候,也时不时浏览一下主页。我承认这是一种瘾。”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以《社交网站:嗜网成瘾?》为题发问,社交网站是不是过于受欢迎,让人无法自拔?美国心理学家杰拉尔德?勃洛克认为,青少年和成年人在社交网站上不断更新自己的状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实际上是在“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识别,拓展自我认知”。Myspace的创立者克里斯?德沃尔认为:“这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只是时代的变迁。人们不再花大量的时间看电视,而是上网交交朋友。”
美国《新闻周刊》则认为,“孤独正在蔓延整个星球”。越来越多的人独居、以不健康的方式生活,孤独感伴随着压力直线上升。对于这些寂寞的人而言,主页上的状态更新更多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提醒每个好友我们需要快乐。专家认为,真正的社交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最受欢迎的孩子也会觉得孤独。社交网站上的“虚拟朋友”提供的“虚拟陪伴”,最终只能让人陷入更深的孤独。虚拟社交只能作为面对面交流的“补给品”,而非“替代品”。
引自《周刊》.
来源: